本科生

行见世界 |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傅衣凌班新加坡考察日志——南洋理工大学与从“新”探索篇

时间:2025年07月14日

浏览:



7月12日上午,由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2022、2023级同学组成的“华风南下,行见星洲”傅衣凌班暑期田野实践队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助理院长陈雪梅以及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博士生张家望开展座谈交流。

在座谈会上,刘宏教授向厦大师生介绍了南洋理工大学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和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相关课程。他指出,南洋理工大学致力于通过全面教育实现学术卓越发展,不仅聚焦培养具备优秀能力的领导型人才,也期望将知识转化为有益于社会产业的重要力量。此外,刘教授重点阐释了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课程设置,涵盖新加坡公共政策、城市规划、“东盟-中国”合作、高等教育管理国际化等模块。他表示,依托这些课程,研究生院已培养了大批优秀管理人才。

座谈会接近尾声之际,双方就校际合作、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讨论与展望。

随后,实践队一行在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鲁虎博士的带领下前往华裔馆进行参观,进一步了解南洋理工大学校史校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星马两地的华文学校沿袭了彼时盛行于中国的教育体制。1949年,华校高中毕业生无法再赴中国就读大学。1953年5月,陈六使联同当地有志之士筹创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言的大学。筹募基金运动与兴办大学热潮获得各阶层人士的积极支持。筹款过程中,殷商缙绅踊跃捐献,劳工阶层出钱出力,建筑校舍计划得以迅速进行。新加坡福建会馆献赠裕廊地区广达五百余亩的地段供作校址,贡献尤巨。

1954年,林语堂偕同夫人抵达新加坡,协同筹建南洋大学并担任校长。1956年,南洋大学开始招生。此后十年间,南洋大学历经改组,一波三折。直至1968年,时任新加坡教育部长的王邦文正式承认南洋大学所授予的学位。1980年4月5日,新加坡大学与南洋大学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并在原南大校园成立“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与国立教育学院合并,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

离开华裔馆后,实践队一行在博士生张家望的陪同下参观了南洋理工大学教学中心(Learning Hub)。该中心以蜂巢状建筑结构闻名,是南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下午,根据各调研小组计划安排,实践队分别前往新加坡城市规划展览馆(Singapore City Gallery)、达士岭组屋区(The Pinnacle@Duxton)、亚洲文明博物馆(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以及新加坡植物园(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在新加坡城市规划展览馆里,实践队通过参观展览、沙盘与观看相关视频,深入了解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历史沿革与城市规划的深层逻辑。随后,在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讲座教授蔡志祥的带领下,实践队前往丹戎巴葛区(Tanjong Pagar),实地观察新加坡最高公共住宅建筑达士岭组屋区。参观过程中,蔡教授以此为例指出,新加坡的组屋建设始终将促进种族和谐、宗教和谐以及增强国民危机意识作为核心考量。

亚洲文明博物馆(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位于新加坡河畔,前身为建于1864年的殖民地政府办公楼。2003年,现址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共三层,如同三卷徐徐展开的航海日志。在展厅中,实践队成员看见了亚洲文明的多样性、互通性与创造力,也切身感受到博物馆如何以文物叙述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

新加坡植物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园内汇集了丰富的热带植物。在植物园中,实践队成员通过观察胡姬花等热带植物,加深了对热带植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学术价值的认识。

至此,为期8天的实践调研计划已全部按期完成。后续,实践队将整理调研所得,形成个人调研报告并同时完成一份团队综合性报告,期待各位同学的报告分享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