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水海刚

职称:教授、博导

电子邮件:shuihg@xmu.edu.cn

办公室:南光一307

中国近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晚清民国史、中国海关史






一、基本信息


姓名:水海刚(Dr. SHUI Haigang

籍贯:河南宜阳

职称:教授/博导

职务:历史学系主任(2022.12.14—)、历史研究所副所长(2020—)

办公地点:南光1-307

邮箱:shuihg@xmu.edu.cn


二、教育与工作背景


1996-2006,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

2006-2007,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中文系,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0-201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6-2017,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访问学者

2007-今,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三、学术兼职


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

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

福建省林则徐研究会,副会长

福建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四、教学情况


本科课程:《晚清民国史》《中国海关史》《厦门史概要》

研究生课程:《中国经济史》《海关史研究专题》《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专题》《传统与现代》


五、在研情况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海关通史》(民国部分)

2.北京用友公益基金会项目:《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藏余仁生公司历史资料整理

3.福建省教育厅教改重大专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历史学拔尖创新人才的“选、育、护”研究

4.厦门市社科院同文书院重点项目:《衣锦未还乡:归国华人与近代厦门》(翻译)


六、科研情况


(一)专著

1.《闽商发展史(澳门卷)》(与张侃合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

2.《海外移民与跨文化视野下的近代鼓浪屿社会变迁》(与戴一峰等合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年。

3.《口岸贸易与腹地社会:区域视野下的近代闽江流域发展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

(二)论文

1.《陈嘉庚国内投资刍议:兼论近代企业家的爱国特质》(与翁频合作),《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4年第3期。

2.《行业社团与民国政治:1927—1931年间的海关华员联合会研究》,《学术月刊》,2024年第2期。

3.《明至民国时期的东南山区开发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武夷山区为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3年第1期。

4.《厘金起源脞考》(与任智勇合作),《中国经济史研究》,2022年第3期。

5.《战时经验与制度变迁:山东解放区对东海关的接收与改造(1945—1949)》,(与张庭祯合作),《近代史学刊》,2019年第1期。

6.《国家与网络之间:战前环南中国海地区华侨小微商号的经营策略》,《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年第2期。

7.《移民企业家与近代鼓浪屿公共租界:地域经济圈的视角》,《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3期。

8.《公用与民营:近代鼓浪屿租界公用事业研究》,《城市史研究》,2018年第1期。

9.《战时缅甸归侨的战后复员——以“国家—社会”关系为考察视域》,《厦门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10.《跨界与构界之间:海外华人与现代中国-基于华人社团网络的分析》,《华人研究国际学报》,第九卷,第一期,2017年6月。

11.《虞和平与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2期。

12.《“华人资本主义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7年第2期。

13.《史料与视野:2012年6月-2013年6月福建华侨华人研究学术活动巡礼》,《华人研究国际学报》(新加坡),2013年第2期。

14.《本科生导师制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增刊,2011年12月。

15.《矢志不渝 上下求索--访陈诗启先生》(与郭崇江合著),《历史教学问题》 2011年第3期。

16.《近代闽江流域发展模式再思考》,《光明日报》(理论版) 2011年05月5日。

17.《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外部市场研究--以近代福州为例》,《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011年第12期。

18.《巴达维亚华人孤贫养济院美惜甘初探——以《公案簿》为中心》(第二作者),《历史教学》(高校版),2010年第12期。

19.《近代闽江流域上下游间经济联系再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0年第3期。

20.《中国近代商会的海外联系及其影响--以厦门商会为例》,《历史教学问题》, 2010年第3期。

21.《跨国联系与侨乡政治:20世纪30、40年代南洋闽侨社团与福建地方政府关系研究》,《南洋学报》(新加坡),卷61,2007年12月 。

22.《近代口岸与腹地经济关系新探――以闽江流域为例》,《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6年第3期。

23.《论近代海关与地方社团的关系――以近代厦门海关兼管常关为例》,《史林》,2005年第3期。

24.《移民与环中国海华商跨国网络的互动――以近代南中海为例》,《山西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5期。

(三)论文集中的论文

1.《历史记忆与历史形象:近代报刊中的林则徐形象变迁》,载《林则徐与民族复兴:纪念林则徐诞辰二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年7月。

2.《承继与建构:近代通商口岸的腹地变迁--以福州港为例》,载《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与世界: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2012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3月。

3.《制度、科层、实践:南京国民政府战后城市救济研究--以滞汕緬侨为中心(1947-1948)》(与李映雯合作),载王日根、张侃、毛蕾主编:《厦大史学》(第四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4.《澳门闽商史论纲:1949-2010》,载方宝璋主编:《闽商史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2年12月。

5.《近代华南地区商会组织的海外联系研究--以厦门总商会为例》,载刘泽彭主编:《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08月。

6.《近代闽江流域内部大米贸易额考析》,载王日根、张侃、毛蕾主编:《厦大史学》(第三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

(四)书评

1.《中国近代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新思考--读《滨海型城市青岛旅游业的演进》(与赵德银合作),《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2期。

2.《东南亚民族关系研究的独特路径》(与翁频合作),《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3.《从中国中心到跨域视角》(与吕双合作),载周宁、盛嘉编:《人文国际》(第2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4.《海洋亚洲与华人世界之互动》,《华人研究国际学报》(新加坡)创刊号,2009年6月。

(五)已结项科研项目

1.《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福建省教育考试院专项课题,2022—2024年。

2.《近代中外媒体与鼓浪屿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22—2023年。

3.《清政府对海疆的经略》,中国社科院边疆所,2020—2022年。

4.《历史学强基计划下高中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模式探索与实践》,福建省教育厅教改重大专项,2020—2023年。

5.《环南中国海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代变迁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9—2024年。

6.《近代南洋华侨商业文书整理与研究》,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18—2022年。

7.《近代鼓浪屿的社会经济变迁》,鼓浪屿“申报世界遗产课题支撑研究项目”,2016年1-9月。

8.《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缅侨复员:以战后外交和社会重建为中心(1945-1948)》,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

9.《中国南方山区开发与发展的历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2014-2018年。

10.《思明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陈列展览布展稿》,厦门大学文科横向课题,委托方:厦门市思明区档案局,2014-2015年。

11.《海上刺桐:泉州与世界》,厦门大学文科横向课题,委托方:海外,2014-2015年。

12.《民国福建归侨社团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013—2015年。

13.《闽商发展史(澳门部分)》,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011年。

14.《近代闽江流域社会经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9-2013。

15.《近代环南中国海华人跨国组织与闽粤社会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9-2013年。

16.《区域、市场、政府:近代闽江流域发展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