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 | 山海相望,心向红光,我们一直在路上

时间:2024年12月12日

浏览:

志愿服务 | 山海相望,心向红光,我们一直在路上


又是一年走过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邀您一起聆听

那些关于奉献、爱与成长的故事

如何如诗如画地铺展开来



01


读思辨 通识科普

走进社区 我们是青春合伙人

每周六的相聚,成了我们共同期待的时光,我们走进演武社区和滨中社区,与孩子们一起在书中开启一段段奇妙的成长之旅。孩子们的每一次举手发言,每一段小组合作的讨论,都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



2024年11月16日,在与小朋友们一起读完《窗边的小豆豆》后,主讲龙慧丽说:“在课程结束后,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智慧是穿不破的衣裳,知识是取不尽的宝藏。”志愿者们走进黄厝社区与蜂巢山社区,通过多样化、互动性的活动形式,激发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传播关爱和温暖,帮助每个孩子认识课堂外的大千世界,勇敢探索未知。



2024年11月9日上午,在讲述《冰与火之歌》时,面对小学员关于书中人名的疑问,主讲李清岚给出了富有启发的回答。问:“为什么包尔的儿子要叫奥丁呢?”答:“因为在北欧语中这个名字象征心智。”



02


后勤子女小课堂

听见感恩的"书声"



后勤工作人员为我们学习奋斗带来便利与保障,通过小课堂,为他们的子女开展通识公益教育,是我们的回报,也是同学间的深度交流。



在回顾这一年工作时,后勤子女小课堂负责人孙潮同学认为:“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的转化利用,要善于从本地文物中挖掘教育价值,结合学科特色和志愿公益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



03


铸就凝"剧"力

红色剧本杀DM志愿者在行动

手持红色剧本杀,对话革命先辈,沉浸式”红色剧本杀“思政课是学院特色品牌项目。


在校内,我们走进”一站式“社区,为校内的党团建活动提供支持;在校外,我们走进思明区党校、图书馆、社区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共建活动。


志愿者们,化身DM主持人,场务氛围营造工作人员,带领参与者以全新视角学习历史知识,感受红色文化。



2024年11月30日下午,在翔安校区第五十期“红色剧本杀”开展后,志愿者吴森焘说:“在打本过程中,同学们仔细阅读剧本、感悟红色历史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剧情、物料上的可改进之处,给我们的红色剧本杀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04


漂书看世界

山海传真情

一本书,可以漂多远?

我们的答案是:2100公里+。

这是从福建厦门到宁夏隆德的距离。

一本书,可以有多少名几个小朋友在扉页上进行心得交流?

 我们的答案是:至少50位。

这是海边的漂书小队成员与山里的共读小伙伴的约定。


漂书看世界,学院联合多方,通过漂书与义卖形式,营造书香氛围,推进思政教育。图书义卖活动中,小朋友捐赠+义卖书籍,捐赠的书籍带着小朋友的感悟漂向远方,而义卖所得也用于助力乡村儿童阅读,这是新时代雷锋精神和爱的力量的体现。


2024年5月,青春市集,趣“BOOK”言义卖活动在厦门中山路步行街举办。志愿者兰琪表示:“很开心可以参与到这场义卖活动中,真切地让我感受到作为青年志愿者可以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锻炼了我参与实践的能力。”



05


校园日常兴味浓

志愿服务展风姿



学院与学校的大型活动,处处飘荡着志愿者们坚守的身影。军训展现新生坚韧,运动会定格青春风采;史学论坛与考古研讨拓宽学术视野,志愿者们默默奉献,全程助力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凝聚力量扬帆学海。


大一军训结束后,志愿者石渝杨说:“报名军训志愿者,不仅让我认识到初入校园的新面孔们,更让我增进了对军人军纪的理解。”




回望2024,志愿服务如同璀璨星辰,点亮了社区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期待,更多的志愿者们走进“山海计划”的大小课堂,开始红色剧本杀的创新尝试,参与漂书义卖的爱心接力,致力于校园活动中的默默奉献。


欢迎加入我们!

一起携手前行

继续传递爱、知识与温暖






文:田艾倩 奉菲 石渝杨 孙潮

图:刘王梵 厦大史学公众号

排版:施诗桐

责编:张晗

审核:张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