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山海计划 | 春日书香,柳林新声

时间:2025年03月23日

浏览:

山海计划 | 春日书香,柳林新声

《柳林风声》阅读分享


项目介绍

"山海计划"阅读课堂是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公益教育项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该项目致力于通过举办覆盖周边社区、城中村和乡村小学的阅读公益课、通识科普课,用翻转课堂的方式,链接山海城乡,让大学生们去到孩子们的身边,帮助小朋友进行深度阅读,思维碰撞,观察世界。
项目长期面向厦门大学全体学生招募志愿者,志愿者在平时学期内面向周边社区和城中村开展活动,寒暑假则以实践支教模式走进乡村。日常实行一周一期制,每周末志愿者们会在相关社区为学员开展精彩纷呈的公益小课堂。


 本期内容 

春日暖阳轻洒,微风拂柳,新绿初绽,在这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季节,我们与社区的小朋友们相聚一堂,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之旅。2025年3月15日下午,由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小青龙亲子志愿服务队和滨中社区的共创项目——"山海计划"之滨中社区阅读课堂活动2025年度春季学期第2期顺利开展。




走近柳林


“同学们,大家好呀!我是今天的主讲老师,你们也可以亲切地叫我小麦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柳林风声》,开启一场欢乐的冒险之旅哦!”主讲老师热情洋溢的开场白,瞬间点燃了现场孩子们的好奇心,大家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踏入这个充满趣味的故事里。


之后小麦老师用看图猜成语,《哪吒》人物模仿秀等小游戏吸引同学们沉浸到课堂中来,一个个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起来迫不及待地参与游戏,我们的阅读课堂渐入佳境。





柳林新声


在这个环节小麦老师通过精美的PPT,向大家展示了书中那些性格鲜明、憨态可掬的动物角色。当屏幕上出现河鼠、鼹鼠、獾和蟾蜍的形象时,孩子们纷纷兴奋地喊出他们的名字,显然对这些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啦。老师趁热打铁,抛出问题:“大家最喜欢哪一位动物朋友呢?为什么呀?”有的小朋友说喜欢聪明又热心的獾,因为他总能在大家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有的则被蟾蜍的调皮捣蛋逗得哈哈大笑,觉得它超级有趣。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中,故事的背景和角色特点被一点点剖析清楚,大家对书中世界的认知也愈发鲜活起来。




分享展示


在分享展示环节,陈梓墨小朋友自信地走上台,向大家分享自己对编程的热爱,憧憬着未来成为一名出色的"黑客";朱柯玥小朋友则落落大方地讲述着童年的趣事,引得教室里笑声阵阵,课堂氛围既活跃又温馨。可见,通过阅读《柳林风声》,孩子们从大河之畔的动物朋友们身上,不仅学会了如何认识自己,更懂得了如何与伙伴们真诚相处。看着孩子们在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在分享中展现独特的个性,助教咸鱼老师深深体会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就像河鼠教会鼹鼠划船,老獾引导蟾蜍成长,每个孩子都需要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期待下一次,我们能在柳林的风声中,继续聆听孩子们心灵拔节的声音。


主讲说·王婧


什么是朋友?什么是自己?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柳林风声》的每一片柳叶间,每一道涟漪里。带着孩子们认识这群生活在大河之畔的动物朋友们,让我在教育的河岸拾获了无数闪亮的贝壳。在作品共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从书中收获的感悟,远比我想象得更加丰盈。

从他们澄澈的视角打开这本书,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他们为鲁莽冲动的鼹鼠气得跺脚,却又为它勇敢踏入原始森林解救朋友的举动欢呼雀跃;他们嘲笑蟾蜍先生的狂妄自大,却在它荣归故里时,从它谦逊的姿态里读懂了成长的智慧。在制作身份卡的环节,孩子们用彩笔描绘着自己的爱好与梦想——喜欢编程的孩子画下闪烁的代码星河,爱画画的孩子勾勒出五彩的调色盘,爱唱歌的孩子谱写出跳动的音符。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他们就是生活在大河之畔的那群小动物们,纯真美好,又充满想象与创造的力量。

期待孩子们在未来继续探索自我,像鼹鼠一样勇敢,像河鼠一样温暖,像蟾蜍一样在跌跌撞撞中成长,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文:方卿卓 余政 王婧

图:方卿卓
排版:方卿卓

责编:奉菲

审核:张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