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以学促干赋能党务骨干成长——学生党务骨干党务工作能力提升班顺利举办

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浏览:

以学促干赋能党务骨干成长——学生党务骨干党务工作能力提升班顺利举办

  4月21日-5月12日,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党委、哲学系党委、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联合组织47名党务骨干,集中参加厦门大学党委党校(第249期)学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党务工作能力提升班。此次培训班由校党委组织部/党建办、党委党校联合主办,各二级党校协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领雁领航”计划,进一步提升学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推动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 筑梦前行


校党委组织部/党建办、党委党校以提高学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务工作技能为核心,精心安排了多场高质量的理论授课和党务专题课程,内容丰富、案例翔实。4月21下午,首先由校党委组织部/党建办张振涛围绕“用好‘三字诀’提升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功’”,结合实际案例,为学员们详细讲解了接收、培养新党员的流程、规范以及档案审查的注意事项,让学员对党务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其次,厦门大学“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二班党支部书记钟君如从支部建设的实际出发,介绍了如何通过守正创新,推动支部工作高质量发展。第五期“扬才班”学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刘思明强调支部工作不仅要扎实细致,还要充满温度,通过关心关爱每一位党员和群众,增强支部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最后,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赵歆仪分享了支部在党建基础工作、政治理论学习和支部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以及联学共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硕士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张从一围绕“红色剧本杀”立项活动,提出学生党建可以和社会实践、创作大赛、志愿服务等等相结合,打造支部品牌活动。



4月28日下午,首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晏振宇以“一心为民”,“两个答案”,“三大作风”,“八项规定”为纲,展开理论授课,为学员回顾并讲解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新时代以来党的作风建设。接下来,组织部/党建办林志伟老师重点对党支部的组织设置、组织生活、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费和党旗党徽使用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指出党支部的建设要“凝心聚力,示范带动”,促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5月12日下午,哲学系、中文系和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在南光一320会议室开展“党建思享汇”。 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苟钦从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两方面展开,介绍了支部针对党员发展制定的六条细则并提出要建立党员信息库;哲学系本科生党支部党务骨干谢馨平认为要让全体党员参与到支部工作中,调动党员积极性,并结合支部立项工作,丰富活动形式,扩大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分享会后,党务骨干分成三组,分别围绕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发展党员工作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苟钦、李赫、王忆东三位小组代表分别从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考察、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三个角度出发,分享了各组的讨论成果,为党建工作提供了多维度的实践路径和创新思路。


本次培训,通过专题培训、理论授课、经验分享、交流讨论等多样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党务骨干的工作能力,为哲学系、中文系和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学生支部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为学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赋能。






图文:谢馨平、颜西嘉

排版:刘 婧

责编:林思宸

审核:赖珊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