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生风采 | 立德树人固根基,挺膺担当绘宏图——厦门大学第三届学生教案设计大赛成功举办

时间:2024年12月21日

浏览:

学生风采 | 立德树人固根基,挺膺担当绘宏图——厦门大学第三届学生教案设计大赛成功举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教育家精神”,12月15日,由厦门大学教务处、共青团厦门大学委员会、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主办,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承办的“立德树人固根基,挺膺担当绘宏图”厦门大学第三届学生教案设计大赛决赛于思明校区联兴楼104成功举办。




本届学生教案设计大赛自11月开赛以来,获得了厦门大学与福建师范大学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来自两校的187名同学报名参加,在初赛阶段贡献上70余份优质作品。经过多轮评审筛选,共有23份优秀教案入围决赛。决赛当天,选手们为评委及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


本次决赛分两场进行,上午进行的是“阅读思辨赛道”决赛,下午进行的是“通识教育赛道”决赛。


厦门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新天老师致辞。他指出,大赛不仅是青年学生增长才干、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提升乡村教育服务能力的路径之一,以赛促练,继续为提升我国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贡献厦大力量。




1

上午赛场


阅读思辨赛道的参赛选手们带领孩子们畅游书海,在丰富多样的课堂体验中领略阅读趣味,加深文意理解,感悟人生道理。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柳林风声》,带领孩子们与主人公一同自我发现和成长;《小羊与蝴蝶》,引导孩子们发现生命之多彩,学会包容并正视离别;《活了100万次的猫》,阐释“爱与自由”的关系,引导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城南旧事》,通过“英子”的故事揭示了“好人和坏人不能简单定义”的道理;《窗边的小豆豆》,分别阐述了“自由”与“规则”、爱与成长的关系。《朱家故事》,引导孩子们重新认识家庭成员间的分工与责任;《汴京的一天》,捕捉《清明上河图》中的“动态”瞬间,思考文化兴衰和时代社会的关系;《你很特别》,运用有声音频引入情境,告诉孩子们“不要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


现场图片



“人性是复杂的灰色地带”“童话来源于现实,只不过换了角色”……小老师们金句频出。在“阅读思辨赛道”精彩纷呈的课堂上,我们一同沉浸于文字的奇妙世界,剥开绘本故事的糖衣,品味酸甜苦辣的人生哲理。




2

下午赛场


“通识赛道”的队伍选题新颖丰富,与有趣多元的教学方法交相呼应,选手们“一呼百应”,教室里回荡着孩子们竞相抢答的热烈声响,展现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穿越春秋千载,孩子们化身“历史侦查员”,了解钱币古今演化;进入“果罐”世界,在游戏中感受国际关系的冲突、竞争与合作;在小兔玩偶的陪伴下,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念;追随食物的脚步,来一场消化系统的体内旅行。从“送王船”到“风狮爷”,从“英歌舞”到剪纸、皮影,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领略中华文明的璀璨结晶;“骨”今奇遇,拾字成诗,孩子们携手体悟汉字经久不衰的魅力。回顾厦大建筑史,孩子们重温了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重教理念,至今仍使我们备受鼓舞。


现场图片



“通识教育赛道”的选手们通过各种趣味性、拓展性的选题,引领着小朋友和现场观众穿梭于自然、社会、人文等多领域的知识海洋。培养孩子们以多角度的视野观察世界,练就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



3

颁奖


课程展示环节结束后,评委林缃蓝对本次比赛进行了点评。首先她表示,整场决赛队伍的现场试讲展演充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自信、热情和创造力。上午的阅读课综合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完整,重视思辨能力培养,帮助孩子们养成自主阅读、深度阅读的习惯;下午的通识赛道多角度选材,涵盖了自然,社会,人文等多个领域,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和视野。同时,她建议选手们应在课程设计时多加关注教改要求,做好学情分析,以“学生多说多做”代替“老师多说多做”,关注问题的开放性而非正确性,善用“项目式学习”,推动知识灌输转为实践运用,确保不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都能真正“落地”生根。




历经初赛筛选和决赛比拼,厦门大学第三届学生教案设计大赛的最终结果产生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各位学生讲师们的精彩授课不仅彰显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时代教育本质和使命的认识。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铸栋梁。期待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走上属于自己的岗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陈思芃

图片:宋佳怡

    排版:何思齐 关曈欣

责编:毛 琪

审核:左霆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