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会议纪要 |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流互鉴: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世界史学科建设交流会

时间:2025年03月27日

浏览:

会议纪要 |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流互鉴: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世界史学科建设交流会


2025年3月22日上午,由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主办的“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流互鉴: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世界史学科建设交流会”暨“东南历史与文化遗产沙龙”第二期在南光楼320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共分为学科介绍、会议报告、与谈人发言三个环节,由李莉教授主持。



01

学科介绍环节,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孙一萍教授与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陈博翼教授分别对两校的世界史学科建设进行了介绍。两位教授围绕两校世界史学科的培养方向、招生选拔、课程教学、学术训练与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引发与会嘉宾及师生的思考与共鸣。随后,现场师生与嘉宾就学科建设等的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对话。



02

会议报告环节,山东大学张新刚教授、丁晨楠副教授、谭学超老师与厦门大学韩宇教授、赖国栋副教授、马一舟老师分别就古希腊寡头政体、性别化的市场、东欧危机、中国美国城市史研究、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行政系统等主题进行报告。


张新刚教授的报告题为《古希腊寡头政体的再思考——以科林斯城邦为例》。张老师区分出寡头制(Oligarchía)的名与实,在此基础上从较为稳定的“寡头制”城邦案例探究城邦的相似性与多样性。张老师强调,绝大部分古希腊城邦政体以及政体理论都是不同程度的混合政体。


丁晨楠副教授的报告题为《性别化的市场:朝鲜时代的女商人及其商业活动》。丁老师以朝鲜时代汉阳的“女人廛”以及性别消费市场为切入点,展现了历史上朝鲜女性参与的商业活动。丁老师认为,这些女性的商业活动不仅是利用市场空间突破性别秩序束缚的体现,而且提升了女性自身在经济社会中的话语权。


谭学超老师的报告题为《20世纪以来东欧危机的历史原委与当代》。东欧危机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涉及政治动荡、军事紧张、经济衰退以及文化认同的冲突。谭老师强调,研究东欧危机应回归到历史本源,通过比较研究来探讨历史与当代的关系。


韩宇教授的报告题为《中国美国城市史研究的来龙去脉》。韩老师首先追溯了中国美国史研究的源与流,详细阐述了丁则民教授、杨生茂教授、刘绪贻教授与黄绍湘教授等前辈在美国史领域的深远影响。受到前辈们的指引与启发,王旭教授成为中国美国城市史研究的第一人。王旭教授治学严谨,论著颇丰,奠定了中国美国城市史研究的基础。


赖国栋副教授的报告题为《从“欧洲中心主义”到世界史——以年鉴学派为例》。赖老师认为,1900年是史学发展的节点,该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历史科学大会虽然重点讨论欧洲文化,但也关注非欧洲世界。此后,多元史学兴起,“欧洲中心主义”逐渐受到批判。这样的阐释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早期的范例。


马一舟老师的报告题为《古埃及地方精英与地方行政的确立》。马老师通过埃及的传记铭文,对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行政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并认为埃及统一后,氏族部落转化为各个地区的地方行政机构,而地方精英成为地方行政管理者,在埃及早期的地方行政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03

与谈人发言环节,山东大学历史学院胡炜权副教授、解玉军副教授、孙丽芳副教授、孙琇副教授与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许二斌教授、陈遥副教授进行座谈交流,并表达了加强两校世界史学科相互交流合作的意愿。


最后,李莉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概括与总结。本次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字:潘迦鑫 唐婉

排版:陈星宇

责编:赖欣

审核:李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