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党建思政 | 厦门大学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生研习班举办第三次理论教学课

时间:2025年03月31日

浏览:

党建思政 | 厦门大学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生研习班举办第三次理论教学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青年学子深刻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2025年3月23日下午,由管理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和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牵头承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生研习班第三次理论教学课在南光二4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课程由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侃教授主讲,研习班指导老师、全体学员参加,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郑碧娇主持。

张侃教授围绕“中华文明的多元合成与创新机制”主题,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根基与文明逻辑。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论述,通过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的双重互证,生动解析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成机理。

在论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深度融合时,张侃教授创造性引用恩格斯《英国状况》中关于文明发展的辩证论述,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望远镜”观照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守正创新中厚植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整场授课贯通古今中外,既有理论纵深的学理阐释,又具现实观照的实践品格,为学员构建了立体化的认知框架。

在分组研讨环节,各学习小组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围绕“专业学科与文明传承”“青年使命与文化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学员们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传播、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等现实课题,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践思考。管理学院学员王子豪提出“跨文化传播中的主体性建构”观点,引发关于文明对话路径的热烈讨论;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学员张可颖从新媒体矩阵建设角度,探讨了传统文化IP的现代转化策略。这种“理论-实践-再理论”的螺旋式研讨模式,有效实现了知识内化与能力转化的双向提升。


厦门大学习近平文化思想研习班培养周期为1年,面向全校跨院系、跨年级招募了80余名首期学员,通过理论授课、专题研讨、读书沙龙、社会实践等模块开展系统研学,引导学员增进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图文:王稼轩

排版:胡思雨

责编:陈思芃

审核:左霆华


友情链接